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青銀藝起學,攜手打造社區特色課程

學校端連結在地社區,跨齡共學互助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於2020年啟動「i設計 愛學習-營造老少共學的多媒體互動智慧生活環境計畫」,由臺科大設計系、數位所及醫工所組成跨領域團隊,針對高齡族群健康促進議題,整合社區醫院與夥伴學校,帶領學生進入社區,實際了解社區現況及長者需求,安排培訓課程讓學生了解高齡照護、青銀互動等議題之重要性,並與社區機構合作導入多元特色課程,鼓勵年長者用音樂與色彩畫出新世界、從多媒體動畫中娓娓道出生命故事,重新發掘自我價值及心靈自信,有益於延緩老化。學校端連結在地社區,提供社區據點多項創造力活動內容,不僅兼顧照護社區高齡者,並活絡當地居民的社區凝聚力,有效發揮大學社會責任之外,透過實際演練讓學生體認自身設計之裝置及輔具應用於高齡者之真實情況,提升其面對社會現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使學校成為在地社區培力的好夥伴,並提供跨年齡層共學互助及落實社區創意老化之案例。

照片
「i設計 愛學習」計畫團隊於和平183樂活關懷站辦理成果發表大合照

 

醫療與人文關懷並行,以期延緩老化

       本計畫在高齡族群議題上,強化「初級、預防」的照顧模式,醫工所教授許昕帶領學生透過自行研發人工智慧分析之穿戴式手環及指環裝置,量測供血的訊號並分析生理參數,提供社區高齡血管狀態及慢性疾病的健康建議,輔導高風險之高齡者到醫院接受治療;對於低風險之高齡者,則安排參與本計畫在社區所規劃的相關活動,以期延緩並降低失智症風險。

       對普遍長者來說,聽到藝術創作一詞,會認為是一門較難以親近的學問,然而設計系副教授董芳武帶領學生們組成「特調爺奶」團隊,深入社區樂齡中心探索高齡者從事創造力學習之需求,開發創意老化課程、遊戲化的教材教具,以及設計輔助長者進行創作的裝置。在創意老化課程中,長者們體驗色彩、音樂、黏土、水墨等多樣媒材,並以生命經驗為主軸盡情創作,嘗試表達自我,顛覆長者對於藝術創作的既有印象。

       數位所副教授高宜敏則連結國中端學生於社區中開辦老少共學多媒體工作營,將數位科技融入在地情懷,創造出11則富有人文情感的動畫。在共學課程中學生藉由長者的個人故事獲得人生的智慧觀點,而長者則體會到被傾聽與重視的關注感受,除了拉近老少世代的距離外,也延續了在地價值與人生智慧。

照片
大學生帶領國中生採訪社區長者的人生故事

 

跨時代共融,拉近世代距離

       創意老化課程提案不但提高長者對於社區據點中藝術課程的接受度,還提供樂齡機構多元的創造力活動內容。在樂齡中心執行創意老化課程活動後,參與學生從中看見了長輩們驚人創造力和豐富的人生經驗,認為與高齡者是一種共學的關係。吳同學說道:「藉由實際的接觸社區場域與高齡者,在彼此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共同創造價值,與其說是教導他們,不如說是一同參與他們的人生,而他們也從我們身上體驗到年輕一代的創新思維。」

       老少共學多媒體工作營除了參與活動的國中學子與社區長者外,大學端學生負責活動籌備、設計與執行,在進行多次計畫構想與修正後,參與活動的張同學分享到:「此次活動帶給我的反思則是在教育現場會面臨很多突發狀況,跨齡課程無法完全顧及所有學員和長輩,因此活動中就必須加入轉換的環節來吸引學員的注意力,這是未來在舉辦營隊或是自己的教育技巧上可以多加努力的地方。」而在社區中實際參與提供長者血管健康測量的林同學則分享到:「社區長者的回饋是影響我收案動力的主要因素,受試者收到回饋小卡時的反應,一句謝謝、一抹微笑,都可以讓我覺得這種忙碌是值得的。」

       透過在社區中安排授課、辦理跨齡工作營及提供測量服務等互動,年輕一輩得以學習同理的方式看待高齡族群,縮小世代間的鴻溝,在活動中相互學習、共創價值。

照片
參與學生走進社區機構,提供長輩血管健康測量

 

瀏覽數: